2013年9月22日 星期日

第4場/劉梓潔〈牠們不是寵物,是家人〉現場報導


主題:牠們不是寵物,是家人
主講:劉梓潔(作家/得獎電影《父後七日》導演)
時間:2013年9月22日下午2點~4點
地點:台中市大里區圖書總館

在超級颱風天兔的威脅下,經過了兩天的忐忑不安,終於連假最後一日,很幸運地,天兔的風雨隨著中秋離開了台灣,老天賞給我們一個清爽宜人的午後。

9月22日下午兩點,劉梓潔與台中朋友相約大里區圖書館,展開【環境倫理與生命教育】系列講座在台中的第一講。台中首講選擇在大里區圖舉辦別具意義,因為這個館不僅是當地最大的藝文中心,有獨特的造型與人性化的設計,同時,它也是該區對環境最友善的代表──大里唯一綠建築及太陽能發電的圖書館。



講座中,梓潔採用大量影片,並分成兩段主題,前半為身邊動物伴侶貓貓狗狗的故事分享,後半則探討較嚴肅的問題,也就是出現在餐桌上的動物。

***

關於動物伴侶,她形容,自己原本是一個連室友都很難適應的人(更遑論飼養動物),後來如何跟所有新手父母一樣,第一次養貓「照書養」,直到現在,人貓共處近10年的時光。

養貓的前傳是因為狗。這是梓潔第一次將這段「可魯事件」首度搬上講台,過去從未曝光。她說:「自從10年前電影《再見了,可魯》上映,引發一波拉不拉多熱潮,沒想到,竟然也讓我成為可魯事件的受害者……」。那是一段宛如「三民連劇劇」般曲折離奇的故事,從分手、代母、調包、翻臉、到復合……等,關於四人與三狗間,友情、親情、愛情的大糾結。(不過別擔心,故事最終有個圓滿大結局,可魯們各自擁有愛牠們的家人,直到現在。)

天生具有說故事的能力,該段內容既爆笑又溫馨,想了解這段「可魯事件」的始末,近期將刊登全文連載,歡迎網友持續鎖定,敬請期待。(同時感謝聽打志工Jimmy協助逐字稿作業)

「動物伴侶篇」最後以一段人跟大貓重逢的影片做結。影片終了前,片中動物學家說:「動物能理解感情,能愛、能關懷。這些野生動物跟我們分享一個地球,是我們跟過去之間的橋樑。牠們就是我們的過去。」動物成為家人之後,其實感情跟我們一樣,而且牠們不會背叛你。

***

第二段「餐桌上的動物篇」,分享美國善待動物組織(PETA)所錄製的影片,同時梓潔以瑜珈第一條戒律不傷害來搭配解說。不傷害就是非暴力的意思,瑜珈某派系曾說:「如果屠宰場的圍牆是透明的,所有的人都將變成素食者」。她特別強調:「這是一個較為嚴肅的課題,我並非在此倡議素食,但當動物要變成食物的時候,透過影片,我們可以重新思考『吃動物』這件事,希望大家用生活的方式面對它。

她說,除了身邊的貓狗,我們對動物的關懷,放大到「餐桌上的動物」,我們其實是可以選擇的,只要購買時多參考標示(例如自然放養),或向小農購買,或不買經過動物測試的用品……,你就可以為這些動物多做一點事情。「你如何對待牠,牠就會怎樣對待你──動物伴侶如是,經濟動物亦如是,在大量繁殖與不人道的環境下,動物也會用另外一種方式來反撲,最後傷害回歸到人體身上。」

會後,大里區圖書館館長也分享心得。她說:「看了最後的影片『心肝結成團』,我們的目標也許一時無法定得很高(例如成為完全的素食者),但聽完今天的講座,未來可以更公平對待各種生命,因為我相信我們都是善良的人,做到食求飽、居求安,不過度追求物欲,用同理心、用公道,來盡量做到不去傷害生物。」(報導/佐渡守,攝影/廖翊靜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