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1月3日 星期日

第13場/台灣黑熊保育協會〈認識台灣黑熊〉現場報導

講題:認識台灣黑熊
講師:林靜芬(台灣黑熊保育協會)
時間:11/03(日)下午2點~4點
地點:潮州鎮立圖書館(屏東縣潮州鎮三星路39號)

有位布農族獵人曾說:「山裡若沒有了熊,這座山就好像沒有靈魂。會覺得很孤單,森林好像沒有人住一樣,如果臺灣的山林沒有了黑熊,我們如何向後代子孫交代?」

在前來聽這場演講前,雖然覺得這句話很美,卻不理解意思,為什麼山裡沒有熊相當於沒有靈魂。帶著這份疑問,來到可遠眺到大武山的潮洲鎮,屏東鄉下空氣清新,舉辦在圖書館內的活動,前來參加的人聽得專注。


講師深入淺出地介紹臺灣黑熊,從他們吃什麼、外表長相、母熊哺育幼熊長達半年不吃不喝等習性、行動範圍、乃至黑熊保育協會如何追尋臺灣黑熊,上山設置攝影機觀察黑熊蹤影、除捕獸夾、乃至目前臺灣黑熊生存面臨的窘境。不時拿出黑熊吃過的青剛櫪果實、山羌和水鹿的骨頭、紀錄蹤影的攝影機,在這小小的圖書館放映室裡,臺灣黑熊身影不再陌生與遙不可及。

之所以說森林裡不能沒有黑熊,有個理性的理由,也有個感性的理由。臺灣黑熊是森林中的頂級消費者,牠從芽苗、果實、魚、蜂蜜,乃至山羌和水鹿都吃,若以保護傘來比喻,如果這座山能讓黑熊好好生存,就等於傘下的水鹿、山羌、魚、樹的生態維持平衡。保護了臺灣黑熊,等於保護了其他物種,也等於保護了人類自己的存活。不僅如此,臺灣黑熊嗜食許多種樹的果實,經過牠的胃消化過的果實,發芽率大增。黑熊活動力強,牠邊走邊吃,早上在花蓮大分,晚上已經到了台東,天然林隨著牠的足跡完成了漫長的播種,這不是人類人造林可以做得到的。

說完理性的理由,講師也說了個感性的理由:小時候有各式各樣的鳥,但現在感覺鳥都變少了,只剩下生存力最強的麻雀,如果有一天醒來連麻雀聲都聽不到,世界陷入沈默,沒有其他動物生存的世界,會適合人類居住嗎?

跟黑熊同為頂級消費者的雲豹,已被提出絕種了。臺灣的森林生態是否因此失衡,需要更多時間觀察,但我們只因一時的利益讓一種物種絕種,導致不可逆的結果,還能再次發生嗎?隨著講師訴說她們如何在山上追尋黑熊,看著黑熊吃過的果實和骨頭,驚覺這看似陌生的動物跟我們都共同生活在一塊土地上,黑熊寶寶剛出生時沒有毛,跟人類嬰兒非常像,黑熊許多舉止都像人,看著牠坐在椅子上仔細吃水果的影片,大家都笑了,但是同時也陷入沈默:人類怎麼能只為自己存活,而壓迫著別的物種生存?

聆聽臺灣黑熊保育的同時,感受到的是對所有生命的尊重。圓仔當然可愛,黑熊也需要生存空間,如何更平等地看待各種動物,我們還有一條很漫長且艱辛的路要走。(報導/Clain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