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1月25日 星期一

第21場/鍾怡雯〈那些飛禽走獸〉現場報導


講題:那些飛禽走獸
講者:鍾怡雯(作家/元智大學中文系教授)
時間:11/25(一) 13:00~15:00
地點:明志科技大學

十一月二十五日的午後,初次見面的鍾怡雯笑吟吟走來,遞給我一串玉蘭花,我在花香中聽故事,一邊也沉浸在自己的回憶中,因為那些關於相遇和分離,關於牽掛的揪心,關於生命曾經給予自己的陪伴和力量,每一段故事都如此不同,卻又與我自身的經歷這麼貼近。聽完演講回來,我在大心團的聊天室感動分享,每說完一段,都加上一句「我懂我懂」,朋友們開玩笑,說這篇心得不如就叫「我懂我懂」好了,可是,唉,我真的懂。

演講中,讓我印象最深刻的,是一個可以媲美《百年孤寂》中易家蘭的貓咪「小米」的故事。小米是一隻聰明靈巧、堅持貓咪本色,並且絕不受任何誘騙的「不同凡響」的貓,無論如何就是無法把她騙去結紮,於是這位貓家族的大家長,在她的貓生中一共生了十一胎,且那第十一胎,還是在她不幸中了捕獸夾之後生下的。當時她斷了一隻腳,卻更警覺、更無法接近,在無法帶她就醫的狀況下,只能把抗生素灑在食物中,想不到竟然也勉強治好了。你很難想像,這樣一個小小的身體中,卻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與韌性。

但是,小米的生生不息,並未如很多反對流浪貓和流浪狗出現在社區中的人所擔心的,會讓貓口迅速膨脹,以致整個社區都被貓狗所攻佔,相反地,僅管有人餵養關心,牠們要面臨的考驗仍然不曾少過。小米的孩子們有的想辦法送養了,有的被農藥毒死了,有些就這樣默默失蹤,生死未卜。鍾怡雯分享了其中讓她特別深刻的一胎,這批小貓被人碰過,小米整胎放棄不肯餵養,她只好接回來親手餵養,但最後這四個孩子還是沒能活下來,她說小貓走的那天,很少請假的她哭到無法去上課,請假時仍不敢說是為了貓。四隻小小貓,埋在社區的櫻花樹下,也埋在她的心上。(唉,我懂我懂。

鍾怡雯家的「小女生」,或許很多讀者熟悉,小女生陪著她走過寫碩論的那段時光,小女生走了之後,她原本不想再經歷這樣的傷心,不想再養貓,最後卻還是留下了小米的其中一個孩子。寫升等論文、寫第六本散文,都是在「小傢伙」的陪伴下。工作的疲憊和壓力,因為有貓,好像也因此有了一些走下去的力量。在小傢伙填補了小女生留下的空缺之前,她還收養過一隻被媽媽拋棄在陽台的白頭翁「小吉」。小吉的媽媽搬家,卻扔下了牠。雖然對很多人來說,這些弱小的、先天不良的孩子,或許就是所謂的「自然淘汰」,但鍾怡雯不忍心,她幫小吉佈置了一個櫻花枝做成的家,努力地餵養小吉,小吉因此有了名字,有了幾個月的溫暖。我相信,這一切都是有意義的。除此之外,社區中的百來隻麻雀,也是她的朋友。曾經看過體弱的小麻雀,在整個家族的鼓勵下還是飛不起來,最終沒能長大,因此,她也會幫牠們補充一些食物,為路過的綠繡眼準備一盆洗澡的水,在社區中留一塊可以讓麻雀洗沙浴的小土地。這些生命不只豐富了她的生活,去年鍾怡雯的母親過世,在難眠的夜晚,她就看著那些在櫻花樹上棲息的麻雀們,她說:「我覺得牠們安慰了我,幫我度過困難的時間。」

這些社區中的飛禽走獸,對鍾怡雯來說,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,牠們是生命中的喜悅與悲傷,也是陪伴與力量。演講的最後,鍾怡雯分享了陳大為和阿頓合作的圖文書《四個有貓的轉角》,那是當初她和陳大為還住在碧潭旁的小社區時,每日散步餵貓的故事。只要有心,每一個轉角,或許都能開展一段新的,關於相遇的故事。(報導、攝影/黃宗潔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